碗中“宇宙”的故事

时间:2017-02-25 15:10来源:武夷建盏

0

建盏在宋代誉为天下第一茶盏,通过浙江天目山一带流传到日本,被称为唐物天目盏,历朝历代奉为饮茶神器。凡是了解过建盏的朋友都知道,饮茶神器中的神器——曜变天目盏,世间完整的三只曜变天目盏分别收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龙光院、日本藤田美术馆。

5de42a0828381f305f5bd751af014c086c06f0d0

三大国宝级建盏,盏友们想必都已通过网络见识了它们的美貌。不同的思维方式阐述某一物体的结论是不同的,用理科的语言总结这三只曜变天目盏的共同特点就是:建盏的釉面薄膜层呈现蓝紫色光彩,曜变的光学原理是薄膜干涉。用文科的语言总结就是:如锦缎、如孔雀翎、如雨水中的油滴、如珍珠贝母、如后脑被闷棍后眼中所见、如夜晚浩瀚的星空,从一只盏里能看到整个宇宙的真相,这真相美得让人流泪。

4e7ae61349540923e17326869458d109b2de497f

杭州出土南宋〈曜变天目茶碗〉残片,高6.8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4.2厘米,古越会馆藏。

据悉,我国目前有发现唯一一件曜变天目,且是曜变残片。此件曜变天目于2009年上半年在杭州市上城区的(原杭州东南化工厂)遗址出土,同时出土尚有越窑、定窑、建窑、吉州窑、汝窑、巩义窑、甚至高丽青瓷等为数甚多的破片。

虽然约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残佚,但圈足几乎都保存下来,茶碗原本的器形也相当清楚。此外,器内壁的曜变斑纹展现梦幻般的光彩,与日本现收藏的三只国宝级的曜变品相相比毫不逊色。

介绍到这里,问题来了,我国是建盏的原产地,宋朝从皇帝举国上下爱茶爱建盏,为什么三只完整的曜变天目都被日本所收藏呢?而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件曜变天目并不是完整的。

相传,故事是这样的,大宋建阳水吉镇的大窑主吴雪哲正在睡午觉,被老窑工郑尚生拼命摇醒,“开窑了,出神器了,我烧了一辈子都没见过。”

摆在吴雪哲面前的这只盏规整端庄,从外形看和其他高等级的建盏并无太大不同,但是在午后的阳光下,盏内壁呈现贝壳内壁贝母般的幻彩光芒,“我也没见过,我也没听祖辈儿说过。”

“最近的柴火好,温度比以前似乎高了一些,头儿,我们发达了!我们把它献给国家。”

吴雪哲想了想,脸上的笑容在瞬间僵住:“发达个屁!我差点被你害了!献给国家?皇上的确会赏赐,但是,他如果让咱再做十只,咱能做出来吗?”

“一只也不一定能做出。但是我可以试试二次上釉,二次窑烧。”

“皇上身边的混蛋们就会说,不管,必须做出来,哪怕血祭窑神!我就拿你妈、你老婆、你妹、你闺女血祭!从童女开始。我差点被你害死了,我们全村差点被你害死了。你快把这个盏装上最远的大货船,当成差等品,和其他窑的差等品混在一起,发到最远处。别闹小聪明,把盏砸了,埋在村头,残片万一流出来,官府知道了,逼着我烧整器,我先烧了你。”

80246445_3

大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坐在书案前,心绪不宁。开心的是,他监造的小龙团茶被皇上大夸,“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不开心的是,一帮欧阳修之类的名士,在江湖上说他,作为一个士人,怎么能做这种媚上的事儿。蔡襄想了想,人又不是黄金,怎么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任何事做到顶尖,都是政治,都会被人妒忌,即使是黄金,也会被某些人说成是臭狗屎。人生苦短,不如不管,继续任性。蔡襄索性展开笔墨纸砚,开始给皇上写一篇言简意赅、涉及饮茶方方面面的千字文:《茶录》,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谈茶器难免不涉及茶盏,最近街头传闻,建盏有了些极少见的窑变新品种,美艳近妖。蔡襄按耐住心里不断涌起的好奇心,不去查访实物,在宣纸上写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它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25182d3090cc114c9b1f4447b64496bc

蔡襄丝毫没提及传说中的窑变,他三十九岁了,在系统内为官也这么久了,这点事儿还是想得明白的。如果推崇数量极少的孤品而不是主流一等品,价值和价格体系无法健全,赝品、仿品必然蜂拥而至,长久看,必然严重损害当地经济。至于兔毫盏的高下如何定,留给爱思考的皇上锦上添花吧。皇上一添花,兔毫建盏天下第一就成了定论,他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就成了千古文章。

约五十年后,宋徽宗赵佶顺着蔡襄在《茶录》中的说法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80246445_18

大宋嘉熙二年,天目山明空院迎来了又一批日本国来学习禅宗的僧人。住持昙印大和尚让人准备了一些极简单的生活必需用品:僧衣、钵、盏。这些从库房深处翻出来的器物都极其粗糙,因为来的日本僧人太多,器物不够用,几代人不喜用的东西都被翻出来凑数。轮到最后一个挑选的日本僧人,他其实已经没的可选了,一只釉色和名贵兔毫建盏迥异的建盏剩在箩筐里。虽然和古拙幽玄的当下审美差异巨大,日本僧人也毫无办法。他安慰自己,喝完茶,静观这只盏,他清晰地看到了家乡海边夜晚无比浩瀚的星空。他心里说,一杯子,一辈子,一定要把它带回家乡去。

故事至此,仔细思考人性,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曜变天目都流传到日本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