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分为青瓷、白瓷、黑瓷三大系列,而黑瓷的重要代表就是建窑建盏。茶发源于中国,中国人对茶有着独特的情感,宋代是中国的又一个文化的巅峰,宋徽宗常在宫廷设茶宴款待群臣,使斗茶成为一种风尚,上行下效使斗茶很快风靡朝野和民间,成为一项一下全民热衷的的竞技活动,更是众多文人墨客闲暇之余的乐趣所在。
斗茶讲究斗色,斗茶中茶末皆白,黑与白的对比才最分明,北宋宋襄在《茶录》中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盏盏型底小口大,形如漏斗,按造型分为撇口、敞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底小口大有利于茶香的散发,从而为斗茶高手和茶的极致发挥提供了最上乘的利器,他的花纹变化多端,大体上可以分为: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曜变等四大种类。
兔毫盏的特征是在黑色秞层中透漏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像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悠长。
油滴盏的主要特征是釉面的花纹为斑点状,像夜空的点点繁星也想水面上漂浮的油珠。
花纹类鹧鸪斑”“ 点试茶家珍之”讲的就是鹧鸪斑的釉面花纹,如鹧鸪胸部羽毛的斑点。
曜变盏的典型特征是圆环状的斑点边缘呈现以蓝色为主的七彩光晕,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仿佛宇宙中的星空美轮美奂,如星辰之光深邃幽玄,摄人心魄是国际公认的天下第一碗。
建窑建盏之所以成为最好的斗茶器具,还因为建盏的斗笠形态便于搅拌茶汤。盏壁较厚利于保温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记载“茶盏贵为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建窑出产的建盏以其造型古朴、胎体厚重、釉色莹润,瑰丽悦目的特质而艳冠群芳。成为皇族士大夫、社会名流不惜重金去追求的宝物。建盏在宋代独受青睐,其魅力还在于天下瓷器,虽然可以在胎釉、造型花纹上,通过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创造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建盏的釉面所呈现出的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斑纹是“天空”和“人巧” 的完美邂逅,“所谓入窑一色,变万千”诱发对无穷未知的无线遐想,建窑的黑釉属于结晶的范畴,含铁量高达8%以上,在1300度的高温烧制过程中,窑温的变化使得釉面产生奇妙的花纹,这些花纹与其他华丽的彩绘和繁缛雕饰不同,他们是釉料,在一定温度和氛围中产生的,自然变化的结果,似窑神之作,窑工无法看见。建窑烧制建盏犹如母亲孕育孩子,每只建盏的面貌都截然不同,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可以说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