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瓷器烧造源远流长,颜色瓷釉和彩色瓷釉是最重要的两大类别。
颜色瓷釉又称单色瓷釉,是由于瓷釉内含不通化学成分,烧成后就呈现不同的单一色泽,而青瓷则是颜色瓷釉中历史最长的一种。
起 源
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鼎是最重要的礼器,皆有青铜铸造而成。青铜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政治、军事权力的集中,也伴随着国家政权雏形的出现。
在北方地区青铜产业兴起,南方也开始了由陶向瓷的再发明过程。
西周 原始瓷壶
战国早期的许多原始瓷的造型完全仿青铜器造型,由此原始瓷生产迅速进入鼎盛。委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青瓷的发明也是中国南方文化区绝对主流的物质载体。
先秦时期的原始青瓷由于烧造技术不够完善,仅以瓷土为胎,表现施石灰釉,经高温烧造而成,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和福建等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区。
战国 原始青瓷弦纹豆
秦汉政权的一统使古越地区的原始瓷出现不同的风格,器型主要有鼎、盒、壶等,更接近日常生活,东汉时期实现了原始瓷向成熟青瓷的蜕变。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的大一统,到后期儒学在统治制度中的作用与青瓷文化内涵的高度契合,使得青瓷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表现。
汉代 朱雀熏香炉
从夏商到六朝,浙江地区窑址数量多、规模集中、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先进,拥有瓷器产业完整、清晰的发展序列。
唐代,越窑的青瓷进入了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圈,江浙一带也成为唐宋宫廷用瓷的主要烧造地,同时也向长江中游扩散后逐渐往北,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局。
随着越窑的逐渐兴盛,位于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水运的便捷畅通,使得烧造出来的龙泉青瓷可由水运直达港口,而瓷土资源蕴藏丰富,山高林密,燃料充足,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龙泉窑生产青瓷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龙泉窑,自此逐渐在中国瓷史上写下了新的恢弘篇章。
东汉 越窑青瓷布纹四系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