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国大师杨国政,如何一把火点燃传奇?

时间:2021-07-26 17:55来源:武夷建盏

1.webp.jpg


千古君王瓷

究竟从何而来

追根溯源话钧瓷

2.webp.jpg


相传

在古阳翟城(今禹州市)

有个叫做钧生的年轻人

年方一十八

长得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

与二老双亲相依为命

做小生意营生

却说一日

钧生夜间入梦

见一白发长者,开口便说

吾乃上古帝王虞舜

曾在颍河之滨制陶

前天我掐指一算

阳翟城将出绝世宝瓷

我要找可信者托此大任

明天城东北隅不见不散

3.webp.jpg

隔天一早醒来

俊生将信将疑地前去赴约

可一到地方就傻眼了

只见夏遗迹古钧台孤零零地立着

野蒿遍地无一人影

正张望间

忽听身后有人言

古钧台乃是地之中心

在此制瓷定然瑰丽无比

钧生猛然回头一瞧,嘿!

来人正是梦中自称舜王的老者

钧生心中又惊又喜

对老者所言深信不疑

连忙依照指示挖坑造窑

建了一座前所未见的窑炉

4.webp.jpg

窑建好后

舜王又带钧生往阳翟城西北

翻过九道山到一个叫鸠山的地方

寻找女娲补天时遗留的五彩石

制瓷的材料有是有了

可怎么把石头碾碎呢?

舜王自有办法

他让钧生凿大圆盘做碾盘

再凿一个石头辘轳磙叫石磙

将石磙搁上碾盘放上五彩石

套上牲口哼着小曲儿转圈圈

一会儿功夫就磨得细碎如粉

5.jpg

接下来就是配料

舜王告诉钧生

颍河水含天地精华,流经奇珍宝地

用此水配料最好

钧生听言赶紧取来河水和泥

可制坯时又难住了

舜王就变了块大青石

让钧生做了个石轮子

将泥巴放在石轮子上

边搅轮边练习手工拉坯

很快盘、碗、炉的粗坯就制成了

后世将这种转轮称为“陶钧”

6.jpg

坯子成了就得上釉

当钧生将坯子往釉里一蘸

没一会儿坯子就散成泥浆

钧生不知如何是好

忙向舜王讨教

舜王又施妙计

让他先将坯子烧一次再上釉

钧生照做果然坯体强度就提高了

这就是素烧的由来

7.webp.jpg

最后万事俱备只剩一烧了

舜王让钧生去砍松木和杉木

在土窑前堆得跟小山丘似的

俊生一把火点燃窑炉

只见浓烟滚滚,四处弥散

炉火烧红半边天

就这样

一连烧了三天三夜

直到柴尽窑熟

舜王才开口

“火候已到,停火!”

8.webp.jpg

第二天

钧生迫不及待地打开窑门

只见满窑瓷器光怪陆离

五彩缤纷,宝光四溢

红的像玛瑙,绿的似翡翠

紫的比水晶,蓝的胜宝石

钧生狂喜

欲同舜王说道

回头却不见人影

只听得声音从空中传来

“此种美器产于钧台

就唤钧瓷吧”

9.webp.jpg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徽宗皇帝曾下诏

虞舜乃帝王,钧瓷是舜王烧成的

理应为皇帝所用

从此钧窑统收官府

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

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此后又千年

禹州神垕无数“钧生”辈出

钧瓷得以再放异彩

而他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钧神韵领风骚

10.jpg


19535

杨国政出生于钧瓷之乡禹州

高中毕业后由于篮球打得好

他被选入神垕镇东风瓷厂篮球队

从此与钧瓷结缘


又过三年

天津美术学院的几位教授来到瓷厂

从事钧瓷研究、创作和烧制

杨国政抓紧机会向老师们求教

特别是对钧瓷雕塑及造型审美的学习

让他终生受益匪浅

1988年秋

长年处于生产一线的杨国政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制瓷经验

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于是他决定创建国政钧窑厂

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里蓝外红妙趣生

建窑多年

杨国政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以“宋钧神韵、里蓝外红”的特色

在钧瓷界享有盛誉

深受藏家青睐

11.webp.jpg

杨国政说钧瓷创作要点为“一烧、二土、三制作”

一烧

杨国政潜心研究多年

探索出一套精品窑的烧制规律

他认为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

钧瓷以窑变为神

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

12.webp.jpg

杨国政:“烧制中有三勤——勤添煤,勤撬火,勤看火”

二土

杨国政的作品极具特色

不看署名只看釉色便可知

既有湖蓝之静美,又有红枫之秋韵

红而不显其妖,蓝而不显其俗

其中秘诀就来自杨国政的独特釉方

以及当地特色的原矿材料

13.webp.jpg

杨国政-荷叶洗

三制作

杨国政的作品

大多以宋元钧瓷为蓝本

采用手拉坯为制器方式

器形线条明朗、浑厚端庄

体现出古代宫廷的崇高法度

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

是摆设陈列的上佳之选

14.webp.jpg

杨国政:“钧瓷艺术博大精深。只有每一位钧瓷人都不断学习、用心去做、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大美,并满足藏界需求,钧瓷艺术才能不断前行。”

那么如此之美的钧瓷

要如何鉴赏呢?

且看心血幻烟霞


15.webp.jpg

杨国政-三足炉

指釉质如玉般温润,光泽柔和,泛着一种淡淡的乳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杨国政老师这件三足炉,釉色浑厚凝重,尤其在白色的灯光映衬下看去,晶莹玉润,让人愈看愈加爱不释手!


16.webp.jpg

杨国政-吉祥尊

指釉面有动感,不死板。钧瓷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的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7.jpg

杨国政-荷口洗

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18.webp.jpg

杨国政-口唇罐

钧窑泥与火的艺术,无数跳动的火焰,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器型上幻化出绝美的图案。有枫叶红时的层林尽染,有烟雨过后的虚幻缥缈,有大千宇宙的星辰璀璨……窑变万秋,变幻无穷。

19.webp.jpg

杨国政-出戟尊

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杨国政的钧瓷作品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20.webp.jpg

杨国政-弦音

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鲜艳亮丽,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但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了。这件弦音的釉色娇艳明快,就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21.webp.jpg

杨国政-玄纹钵

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22.webp.jpg

杨国政-双系罐

“入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钧瓷艺术,是以火作笔一气呵成,窑变出绝美的天工佳作,意境深远。这些意境图画中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情有景,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浮想联翩。

23.jpg

杨国政-双系罐

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如这件双系罐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窑火凝珍

钧艺千秋

我将为钧瓷贡献余生